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7784.“至于所有以色列人,连狗也不摇舌”表在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当中不会有一丝诅咒或悲痛的痕迹。这从“以色列人”的代表和“狗也不摇舌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以色列人”是指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(6426, 6637, 6862, 6868, 7035, 7062, 7198, 7201, 7215, 7223节);“狗也不摇舌”是指不会有一丝诅咒或悲痛的痕迹。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是表示深深悲痛的“埃及地的大哀号”(7782节)的反面,这种深深的悲痛是由于长子死亡所表示的诅咒。
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,也就是那些处于该教会的良善之人没有一丝诅咒,意思是说他们没有任何邪恶;相反,主使他们远离邪恶,将他们保守在良善中。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完全是邪恶,并受到诅咒;而属于主自己并为他们所接受的东西是良善,因而摆脱了一切诅咒。这就是我们说那些住在主里面的人根本没有任何诅咒的意思。
经上说“狗不摇舌”是由于“狗”的含义。“狗”表示教会中最低级的人,也就是价值低的卑微之人,以及教会之外的人,还表示那些对教会事物夸夸其谈,却不怎么理解的人;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那些完全在教会的信之外,傲慢无礼地对待信之事物的人。“狗”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,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:
耶稣对希腊妇人,一个西罗腓尼基人说,不好拿儿女的饼,丢给狗吃。妇人说,主啊,是的。但是小狗也吃它们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。耶稣回答她说,妇人,你的信心是大的。照你所要的,给你成全了吧。她女儿就痊愈了。(马太福音15:26-28; 马可福音7:27-28)
此处“儿女”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,“狗”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。舔拉撒路疮的狗(路加福音16:21)所表相同;因为在那里,“财主”在内义上表示那些在教会里面,因而富有属灵财富的人,这些财富就是关于真理和良善的知识。
在以下经文中,“狗”表示那些在教会里地位最低,对教会事物夸夸其谈,却不怎么理解的人,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傲慢无礼地对待信之事物的人:
祂的守望人都是瞎眼的,他们都没有知识,都是哑巴狗,不能叫唤;只会观望、躺卧、贪睡。(以赛亚书56:10)
诗篇:
他们叫号如狗,围城绕行。他们口中喷吐恶言,嘴里有剑。(诗篇59:6-7, 14)
诗篇:
你的脚踹在血中,使你狗的舌头……(诗篇68:23)
马太福音:
不要把圣物给狗,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,恐怕它们把它们践踏在脚下,转过来咬你们。(马太福音7:6)
这就是为何“死狗”(撒母耳记上24:14; 撒母耳记下9:8; 16:9)表示要被丢弃的所有最劣质的事物。
3518.“你快到羊群里去”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。这从“羊群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羊群”是指良善(343, 415, 1565节),在此是指属世良善,因为这话是向雅各说的。事实上,所表示的是家生的良善,因为它在家里;而给以扫(他表示属世层的良善,3500, 3508节)提供野味的田野表示非家生的良善。在圣言的其它地方,“羊群”论及理性层的良善;但在这种情况下,“牛群”论及属世层的良善(参看2566节)。家生的属世良善是指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,或他与生俱来的良善;这种良善与从主流入的属世层的良善截然不同。关于属世良善的定义和性质,可参看前文(3470, 3471节)。因此,为了区分这两种良善,第一种良善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,第二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。此外,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家生的良善,这两种良善本身也不同。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内层,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。对主来说,这两种良善最为不同,因为祂从父所拥有的良善是神性,但祂从母所拥有的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。主从父所拥有的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是祂自己的,因为这良善是祂的生命本身,由“以扫”来代表。而主从母所拥有的属世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,故本身是邪恶;这良善就是“家生的良善”所表示的。然而,尽管被玷污了,但家生的良善仍可为属世层的改造服务。不过,一旦完成服务,它就被弃绝。
每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都是这种情况。他从主,如同从一个新父亲那里接受的良善是内层,而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。他从主那里接受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,而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。一个人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首先为他的改造服务,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,以及之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,正是通过这良善,如同通过愉悦和快乐之物被引进来。不过,一旦它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这个目的或功用,就会被分离出去,然后属灵良善出来并显现。这一点从大量经历清楚看出来,仅举一例:当一个孩子首先开始学习时,他被求知欲驱动,起初不是为了他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目的,只是出于他与生俱来的某种愉悦和快乐,以及其它激励。后来,随着他渐渐长大,他为了某种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,如为了战胜别人或他的竞争对手;再后来他仍为了某种世俗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。但当他即将重生时,他受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影响,或说他的求知欲源于真理的快乐和愉悦;当他正在重生时(这发生在成年时期),他的求知欲源于对真理的爱,后来则源于对良善的爱。这时,之前的目的及其快乐就一点点地被分离出去,被来自主并在他的情感中显现的内层良善所取代。由此明显可知,之前表面上看似良善的快乐充当了手段。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出现,或说新的手段不断以这种方式相互取代。
此处的情形好比一棵树。树在初期或初春开枝散叶,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或春天的进展,这树便以鲜花装点它们;然后到了夏天,它产生果实的萌芽;这萌芽继续生长,成为果实;最后它在果实里面产生种子,这些种子就包含类似它自己的新树在里面,实际上还潜藏着整片果园或花园;如果这些种子被播下去,这片果园或花园就成为现实。这些相似性或对比就存在于自然界中。它们也是代表,因为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,因而代表主在地上的国度,也就是教会,进而代表祂在每个重生的人里面的国度的一个舞台。由此明显可知,属世良善或家生良善虽是一种纯外在的快乐,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的快乐,但仍可作为手段而为产生可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,从而变成重生的良善或属灵良善,也就是来自主的良善的属世层良善服务。这些就是本章“以扫和雅各”所代表和表示的事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